平台建设
一.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要依托上海大学理学院、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通过与海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逐步建立新型国际联合研发创新体系,在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突破、成果应用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一定引领示范。
“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将以基地为载体,大力倡导协同创新,强化纳米复合功能材料领域原创性科研工作的开展,积极探索国际科研合作新机制;以基地为纽带,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推广有效贯通,在国际化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大力推进上海及长三角、珠三角、云贵地区纳米科技及新材料产业发展,形成国际化创新成果支撑国内相关骨干企业发展的成功示范;以基地为抓手,吸引和凝聚国际优秀学者,培养世界一流人才,有效形成合作创新合力,引领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纳米复合功能材料研发和应用。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简称“国合基地”)是由科学技术部及其职能机构认定,建立旨在更为有效地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在扩大科技开放与合作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提升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发展“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使国合基地成为国家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扩大科技对外影响力等工作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并对领域或地区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产生引领和示范效果。
二. 上海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于2008年,是以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利用所建的技术平台,重点为资源环境新材料研发及应用提供必要的工程化技术支撑,重点突破高性能资源环境材料制造、加工和应用中涉及的材料组成设计和微观结构控制、应用器件及装置开发等关键工程化技术,开发一系列面向应用的高品质材料、应用器件和装置。
上海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有效推进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及以资源环境新材料生产、应用、检测为主的产业链形成和发展,为建设健康上海提供高新技术和人才资源的支撑。
上海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紧紧围绕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三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环境材料及其应用、资源(能源)利用新材料与新技术。